书房里的大茶海
书房里的大茶海
文/lisa,图/宗何
2008年12月15日,第24期,《城市画报》
几年前,兰一和黄锦决定回国,他们变卖了在巴黎生活的所有家产几大箱衣服。离开巴黎的前一天,他们拿着换得的钱,决定到巴黎最好的饭馆去操一顿,作为告别巴黎的晚餐。来到拿破仑曾经光顾的餐厅,他们点了海鲜,要了很好的红酒,花了不少钱。他们回国的理由很简单: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的兰一需要一间明亮高大的画室,而不是在巴黎的地下室里作画。黄锦希望有一个宽敞舒适的家,过上闲适自由的生活。
回到北京不过几个月,他们的愿望就实现了。有一天,一个朋友带他们到位于望京西的酒厂艺术园区转了一圈,他们一眼就看中了现在住的这幢房子-房子外是一片竹林,竹林外是一块荷塘。他们几是进园区的第一家。对着到们的子,天人理怨先生说,你怎么没找到这个地方?你还是第一个来看房的呢。黄锦自豪地笑着说。
两人很快就在此安了家。对于这个当年做酒的车间,夫妇三人尽量保持原始的工业性特征,他们保留了钢管、老式暖气和墙壁上运送成品酒的轨道,只是在颜色上做了些改变。厨房是红的,是因为窗户不朝南,阳光比较少,外面又是竹林,光线比较幽暗,而黄锦又喜欢比较暖的颜色,认为红色有“辟邪”的功效,还能提亮空间。
空间大体保持了原貌,但为了使居住功能更健全,二人搭出一个40平方米的阁楼并分成两间,里间作为卧室,外间作为黄锦的小书房。原本车间只有一个门,二人觉得采光不够好,又增加了一个门,使得空间更为通透。另外他们还在一层加糊了半堵墙,既是作为空间制断,也是为了兰一的画作。
兰一和黄锦都是四川人,爱喝茶。兰一的祖父从前在成都市中心开了一个茶馆,后来因为打仗被毁了,在兰一的印象里,祖父手里永远捧着一只茶杯,从早到晚地喝。于是,搬进新家,两个人就买回一个大茶海,放在一楼的书房里,朋友来了就坐在这儿喝茶聊天。
家里除了这两口人,还有许多动物--两只巨型狗,圣博纳和比利牛斯鏊犬,那是黄锦的最爱;还有兰一的乌龟和鱼。每天早上狗狗们会跑过来和黄锦撒娇,叫她起来,黄锦带它们出去跑一会步,回来再喂鱼、喂乌龟。“乌龟从非洲带来的,能活到200岁,如今才两岁,我们都活不过它。"黄锦感慨。
兰一和黄锦如今在北京生活得如鱼得水。从小喜欢唱歌,曾在巴黎一次业余歌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黄锦,成立了自己的乐队,时不时纠集乐队成员来家里排练,兰一每天专注于画画,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他还有一间更大的画室。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巴黎不可能获得的。
"在巴黎只是名声上好听,其实活得特别累。在法国赚的钱只够开销,没有结余。我们过得很节约,到中国城买菜,顿顿饭自己做。还是回到北京好,生活也好,100块钱能办好几件事、买好多东西.....有时我们觉得在这里生活不是在北京生活,我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是一种被保护的生活。”黄锦说。